淺談動力取向心理治療.png

『怎麼看這麼久還沒好?心理治療應該就是把他(她)的心結找出來,然後把這結解開就好了吧!』

很多人對心理治療的期待,也許是聽到一個有效解決困境的厲害答案,或是一個可以解釋這些困境的舒服原因。

『我知道我的問題在哪…,可是我還是一直…』

然而,造成我們陷入人際或感情困境的真正原因,往往都不是那麼容易被看到,如果真正的問題這麼清楚顯而易見,那為何麼還會被困住呢?

『我大學修過心理學,聽很多演講,也看了很多相關的書,可是我還是…』 

古言: 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人為鏡可明得失。不靠鏡子,我們也許可以靠自己努力低頭或轉身看到一部分的自己,但是還是很難看到自己的全貌。

遇到困境,我們常常先想到...

都是某某人造成的,或是某某事情引起的!

有時候的確是這樣的。 

但也常常發現,我們自己的某些 (不為人知的)內在特質   或 (不想承認的)內在需求

讓我們總是會招惹到某些人、遇到某些事,然後引發類似的結果與情緒,一直重複著...於是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只是在不同的舞台上和不同的人演著很類似的劇情。

看別人,很容易      看問題,不容易

看自己,更困難!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是把自己的創傷、脆弱、傷痛、恐懼、焦慮、妒羨…,層層隱藏在心底,然後用著比較不痛的方式過生活、講著自己能接受的解釋和理由、或是努力演著自己期待的模樣,這些複雜機轉有個專有名詞叫「防衛機轉」。

也可以把它想像成鋼鐵人的鋼鐵衣,它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幫我們度過人生重重難關,保護我們不再受傷,讓我們變得有力量而鋒利,但是隨著歲月過去,這厚厚的鋼鐵衣可能阻礙我們真正的情緒交流、讓我們看不到本來的自己、或是它的鋒利會持續傷害愛我們的人,

於是它變成一個沉重的負擔,甚至發展出精神疾病如:恐慌症、焦慮症、憂鬱症、暴食症…。

 

這時候需要思考的,不是講些大道理(許多暢銷書籍的功能)繼續強化這陳舊過時的鋼鐵衣

而是 思考我們未來真的還需要繼續穿著它嗎?或是 要重新訂製一件適合現在的呢?

不管怎麼做恐怕都很不容易,因為它很不容易被脫下來,

我們本能地會不容許它被動到,

本能地害怕沒有它保護而再度受傷,或是

已經過度依賴著它帶來的鋒利和力量,

我們會本能地保護這個曾經保護我們的盔甲,

即便我們可能早就不需要它了。

 

處理這鋼鐵衣(防衛機轉)的前提是,

它之所以存在的原因需要先被看到,

它保護的那些創傷需要被理解,

治療師透過晤談帶著個案順著這些防衛的動力去看到那些脆弱的內在的過程,

就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

 

這漫長的過程可能會經驗到...

被聆聽的舒暢、

被理解的溫暖、

被思考的沉靜、

自我覺察的興奮,

但也可能有重現創傷的痛苦、

還有被看到的羞愧和憤怒,

也可能會把過去與他人關係上的困境在這治療關係中重現,於是有機會討論與處理。

 

自我的重建過程可能會停滯不前、甚至暫時的退行、或是再度遇到現實的困境,

這些阻礙都可能是通往更深一層理解的通道,但也可能讓治療中斷,這真的是一個不容易的過程。

 

透過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幫助我們更深的理解自己的內在運作,

更清楚地看自己的行為和情緒;這治療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厲害更堅強,

但是可以幫助我們活得更自由,更能愛與被愛。

by 范庭瑋 醫師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毓莉2    

                                                                                                               圖片取自yahoo

 

 

【學經歷】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臺南大學兼任心理師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兼任心理師

 

【專長】

自我成長、情緒困擾、人際議題、失落與哀傷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惠美_10405  

高惠美社工師接受東方設計學院邀約, 

在5/6和5/13(三)這兩天,

於東方設計學院學輔中心團體諮商室 

為大學生帶領✰自我探索與生涯輔導✰活動

惠美社工師以牌卡做為心理媒介, 在輕鬆, 有趣的氣氛中, 讓大學生更加認識自己與其生涯興趣~

心樂活診所 關心您的心理健康~~=≡Σ((( つ•̀ω•́)つ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吳政航臨床心理師 大力支持♡北台南家扶♡「428兒保日」活動

受虐兒童需要您的支持與關注,讓我們一起用愛包圍受虐兒童

吳政航北家扶428活動照片_10404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情緒的主人  

「醫師,吃抗憂鬱藥可以解決我老闆和同事們的態度嗎?」

「醫師,家族治療可以把我老公變的溫柔又體貼嗎?」

「醫師,心理治療可以改善我婆婆的觀念和行為嗎?」

「如果都不行,我來這裡做甚麼呢?」

   林小姐婚後過的並不開心,「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童話故事的結局並沒有實現,而是承擔更多的角色責任,面對更多的壓力,這一兩年逐漸出現失眠、胸悶、頭痛等這些常見的身心症狀,低落的情緒與容易生氣也在這半年變得更難以控制,這些情緒表現也開始影響到她在工作與家庭的角色,面對婆婆再也裝不出笑臉了、工作上也變的易怒不耐煩、跟先生也常吵架、性趣缺缺,夫妻感情變的疏離。

   來就診時林小姐已經準備辭職,甚至出現想離婚的念頭,想到這裡她就覺得自己又失敗、又孤單,過去覺得自己絕不會有的自殺念頭竟然悄悄地佔據了心頭。她急著想解決全部的困擾,想要醫師提供解決每件事情的對策,帶著滿滿的期待來,又發現好像醫師也不能幫她圓滿地解決這些生活的壓力事件,又生氣又失望。

  在醫師的「哄騙」之下,她帶著疑惑的心情接受了先吃一陣子藥物,之後再安排個別心理諮商的提議,她並不是相信醫師,因為這位醫師也不是鼎鼎有名的大名醫大教授,只是因為她真的沒有選擇了。一個月過去後,她的情緒變的平穩許多,可以有笑容了,辭呈沒有送出去,本來急著逃離的職場變成她稍稍可以喘息的避風港,面對婆婆的觀念依然無法認同,但是情緒卻平靜許多。在漫長地心理諮商後,她看到了原來那些負面情緒是源自於自己的想法,而那些很直覺的負面想法竟然控制了她的情緒。先生的壞習慣依舊、婆婆的觀念仍然不變,但是因為對自己的內在有更多的了解,她不再陷在那憤怒與無力的情緒裡了。

「我去年把周年慶的一半額度花在心理諮商上,雖然帶來的立即快樂強度不如購物治療,不過效果持久多了,不知道這裡有沒有滿千送百的活動...?」

   針對她的期待,醫師又再一次讓她失望了。

 【噹噹噹,聽完了故事,來上個課吧!!】

   就像被熱鍋子燙到時我們會很直覺地想要將手抽離,若是感覺到許多的不快樂來自周邊的人、事、物時,我們也會急著想要逃離這樣的環境,因此會不斷地思考要不要離職、要不要分手、要不要離開這群人...,但是,這些人生中重要的人事物往往又不是那麼地容易脫手,甚至,離職後有可能會產生另外經濟上與找工作的壓力,分手後的下一段感情,又會遇到一樣的問題;於是,我們就被困在痛苦的死胡同中,放開也不是,拿著也痛苦。

   當情緒的主人

   我們的情緒,往往不是直接來自於外在事件,而是源自於我們怎麼去詮釋所聽到、看到、感受到的,我們內心的解讀會決定我們之後會有怎樣的情緒,透過撫平過去的傷痛,學習更有彈性的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中止這想法>情緒>行為表現的惡性循環,甚至扭轉成充滿希望的善循環

 

 

當情緒的主人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陪伴憂鬱症  

「要加油!要靠自己走出來!要有意志力!」

「不要想那麼多就好了!往好的地方想!」

「多運動,多曬太陽就會好了!」

「要像我一樣,我以前也是遇到...,可是我沒有...,所以你也可以的!」

      很多人身旁有飽受憂鬱症困擾的家人或朋友時,常常不知所措,或者是急著想要將對方從憂鬱的山谷中拉出來,用盡苦心、耗竭心思去開導,找了很多人生名言或是現身說法,期待用這些金玉良言讓患者在一念之間就好可以起來,到後來搞得雙方都疲累不堪,氣患者為何頑冥不靈、為何總是這麼地負面思考,造成患者另一個情緒上的傷害,甚至從熱心幫忙到負氣離去,甚至陷入更深的憂鬱。

      在診間,也有遇過家屬先進來遞了一張紙條交代我:「醫師,等等你要照這些跟他說就好,其實憂鬱症就只是念頭轉不過來,要靠自己走出來,要想開一點,多運動、多曬太陽就會好,不要靠吃藥,照這樣說就好了,只是心結而以,你們醫生講話比較有權威,請你就照這樣講就好...」認識我的就知道了,我既不是名醫、跟權威也扯不上邊,家人親友長老們講了數十次都沒用的話,從我口中說出來應該也沒甚麼效用。

      其實,有罹患過憂鬱症的朋友應該都有經驗,身旁親友用這樣方式的幫忙,常常給當事者更大的壓力,甚至覺得自己更糟了、怎麼都一直辜負別人的好意、別人熱心的建議自己怎麼都做不到,這些充滿智慧的人生道理名言怎麼怎樣都無法改變自己負面的想法,到後來,甚至乾脆把自己更封閉起來,因為不想再麻煩別人了,或者是到後來覺得更絕望,更感覺到都沒人能真正了解自己。也有受過教育的患者瞞著家人來就醫,瞞著家人吃藥,在家裡藏藥、出門就醫要編理由,連就醫治療都變成一種壓力,一種不被支持的行為。

      我們平時朗朗上口的人生大道理和多運動多曬太陽等等的生活習慣其實都是很正確的觀念,但是這可能比較適用在教導還沒有生病的人如何正面思考、維持正確的生活習慣,讓我們生活過得更自在更悠然樂活,對於預防負面情緒的確有相當大的助益,這些應該平時落實的「養生樂活之道」用在已經處在憂鬱症的人們,卻可能無力消受這樣的處方。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憂鬱症常常是慢性的壓力、長期的內在衝突或是壓抑的傷痛累積很長一段日子之中逐步侵蝕我們的掌管情緒和活力的神經系統,然後在一個壓力事件發生後擊潰了平時努力硬撐住的防線,之前所忍耐的、所壓抑的負面能量便大量湧出,淹沒了理智和情緒,變得沒有動力、負面思考、情緒難以控制。這時候,他們所需要的,是有品質的陪伴和聆聽,讓患者覺得自己的痛苦是可以被了解的,自己還是值得被愛的,目前的失控情緒和負面思考不是那麼地罪惡難以被原諒的;另外輔以少少的建議即可,我相信許多大道理患者自己也都知道,記然早就是知道的道理就不需要一直重複地提醒,那樣重覆的說教常常只治療陪伴者焦慮的功效而以。

      憂鬱症的復原是條很漫長的路,即使在正確的藥物協助下,失調的神經系統也需要相當時間的復原,對苦於憂鬱症的患者和陪伴的親友都是長期煎熬,這是場馬拉松的復原之路,建議陪伴的親友也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和狀態,陪伴其實比說教更難也更需要練習;另外,除了親力親為的陪伴之外,請找專業一起幫忙,讓我們當你們的另一支拐杖,分擔親友的一些重量,減輕患者的一些痛苦,可以讓這段旅程走得更順利、復原的更好,透過就醫,可以幫助患者更深入地了解跟自己有關的致病因子、內在衝突,透過這樣的了解,不僅可以加快憂鬱復原的病程,也可以有效地在未來調整自己的腳步,預防再次的復發或學習到復發的即使因應方式。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自律神經失調,近幾年成了顯學,但是在精神科診斷準則DSM-4卻找不到這樣的診斷,甚至因為口說無憑,民眾習慣需要儀器的檢驗來佐證與說服,HRV都成了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工具,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是甚麼呢?

【案例1】

   林先生工作為業務性質,每個月每季的業績都要重新計算,但是他仍然是公司競賽的得獎常客,在比較忙碌或匆忙的日子會感到胸口悶悶的、輕微心悸、頭頸緊繃、胃脹、甚至腹瀉,就醫診斷有時候說是「腸胃炎」,胃鏡顯示輕微「胃食道逆流」,剛開始不以為意,想說是太累與三餐不定時的關係,胃藥就將就著吃,忙碌的日子也繼續過下去,但是這些症狀越來越頻繁,不舒服的程度也越來越重,甚至在休息的時候都會發生,連帶的睡眠也變得不好入睡或是淺眠,情緒也變得容易生氣。

【案例2】

   陳太太婚後育有兩子,先生為自營公司老闆,因為事業拓展至中國,需要常常於對岸出差常駐,家中經濟狀況不錯,夫妻感情很好,為令人稱羨的老闆娘。但是近年來常無由來地感到胸悶、心悸、手麻發抖、頭痛,常四處求醫,診斷為:「心瓣膜脫垂」、「心律不整等」、「偏頭痛」,經服藥後有些微改善後,又時常復發,甚至常有無由來的焦慮感,對聲音敏感容易不悅,對孩子也變得不耐煩、亂發脾氣,對自己這樣的媽媽角色感到挫折,心情日益低落。

   這兩個例子都有合併多處的身體不適,病程慢性化,四處就醫對症下藥的反應相當有限,其實深入了解後,都會發現與外在生活方式或內在壓力都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不針對疾病的源頭去治療與改善,這些症狀經常讓人感到挫折,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簡單地解釋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不協調,交感神經主管清醒、警戒、專注,會讓我們肌肉緊繃、心輸出變高、血液集中於中樞,讓我們有能力去應付外在的危難與壓力事件。副交感神經則是主管休息、放鬆、睡眠、飲食與做愛,會讓我們肌肉鬆弛、周邊血管擴張、感官敏感度降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像翹翹板的兩端,每天左右兩邊上上下下交替來協助我們應付壓力與休息放鬆。但是,如果我們讓自己處在緊繃難以放鬆的狀態,長期交感神經過渡亢奮的狀態下,這個翹翹板將逐步失去了平衡,往一方傾倒,於是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相關的症狀。自律神經失調

 

   與其說「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診斷,不如說是一種身心失調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所導致的身體症狀有很多醫學的診斷如:心瓣膜脫垂、心律不整、腸躁症、胃食道逆流等等,同時在精神狀態也可以下很多的診斷如: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飲食疾患等等。

   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可以用幾分鐘就說完了,開藥也只需要幾分鐘,但是生活方式、壓力事件、心歷路程等,常需要花多時間去釐清,症狀可以使用相關的藥物去緩解、修復,不過「為什麼」讓我們處在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卻需要更多時間去了解、承認、與修通。

   藥物與心理晤談,在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上,都是很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使用藥物去緩解症狀、修復神經系統,可以儘速回復我們的生活,透過晤談與思考,去了解這些症狀的因果、看到我們過去忽略掉的自己、學習新的因應方式,可以讓我們避免重複的復發。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孩  

   她是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雖然父母離異,但她很珍惜跟父親每周相處的短暫時光,總是扮演著父親的好聽眾,當父親表達對母親的不滿總是好言安慰、靜靜地聆聽父親與阿姨的感情發展;在母親面前她也懂得儘量不提父親的事情,小心地把所有跟父親有關的東西都收起來;同時,她在學校裡也是師長讚許的模範生、同學間的人氣女孩。

   但是有一天,她突然感到胸悶、心悸、手抖、頭昏,並開始有無力感與睡眠障礙,,她還是努力地忍耐不舒服的症狀,繼續稱職地扮演著她習慣的角色,但是這些症狀並沒有緩解,並且逐日地加重,慢慢地影響了她的生活。就醫時坦承,其實自己長期並不快樂,只是努力地扮演大家期待的角色,敏銳的她,總是謹慎地體貼父母親的感受,努力達成師長同學的期待。長期下來,她忽略自己的感受,忘記了自己也是有感覺的人。

   經過藥物治療與漫長的心理晤談後,不舒服的身心症狀減輕很多,心情也舒坦很多,但是這次父親要求陪同進診間對醫師表達了些許的不滿:「醫師,謝謝你把她的不舒服改善了很多了,但是,她來這裡後的幾個月,我們都覺得她越來越不乖了,不像以前的她了,開始會頂嘴,會說她不想聽到阿姨的事情,也聽老師說,這兩次段考都沒有拿前三名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醫師已經習慣了這年頭的醫生就是用來負責任的角色,默默地聽著父親的抗議)

   記得初診時在父親面前低頭不語的她,這次卻抬了起頭,用堅毅的眼神跟父親說:「爸,這個才是真正的我,之前的那個我,我不喜歡。」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心樂活診所  

   兩周年了,要不是夥伴提醒我,我自己都忘記了這個日子。感謝這兩年夥伴們的陪伴,讓我覺得我是個很富有的醫師,雖然銀行貸款滿滿(又在靠腰了),但是心中卻幸福滿滿。

   這一年來,不好的消息依舊:急診室的暴力、不友善的醫糾判決、虛假的醫院評鑑、持續惡化血汗醫院、不信任的醫病關係...。醫德成了財團剝削醫療人員的口號、無能官員的遮羞布。這些令人難過的事件與大環境,不斷地消磨醫療人員們的熱忱,帶著受傷的心離開這個當初充滿理想的專業崗位,或是為了不再受傷,偷偷地把自己的熱情藏了起來,試圖忘記那曾經有過溫度的熱血。

   我認識的醫療人員,大都不怕累、不怕苦,但是只怕做無意義又虛假的事情,只怕不信任的醫病關係讓自己有真心換絕情的感受,只怕恐龍判決讓自己覺得這份助人的工作會對不起親愛的家人。助人的行業不應該血汗,也應該是很有意義的,不是建立在虛假的評鑑與空洞的醫德上。

   我無力去改變這些盤根錯節的問題,也不敢想像未來的醫療環境,只能消極地,就是在微薄的能力範圍內,打造有限的方舟,讓有緣一起工作的夥伴,可以回到當初踏入這個專業的理想,樂在這份助人的專業,專注於自己的專業成長,樂於自己的生活,照顧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用最好的狀態和專業去服務民眾。雖然我真的忘記了這個日子,但是我們的初衷一直沒有忘記也沒有改變。

   兩周年的這天,我們的團督還是照表操課,因為這個比歡度周年更重要,在專業上的持續精進,才能讓未來的每個周年都很歡樂。

   與其詛咒洪水,不如打造方舟,當我們無法改變這洪水的到來,就讓我們築起一艘艘小小的方舟,載著有緣的夥伴,一起航向偉大的航道吧。

心樂活診所  

(圖片版權屬於:海賊王)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年足跡 2013年 精神科 身心科 台南 永康 健保門診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2012年來了也走了

不論貧富、不管身分

很公平地都留不住2012年

2013年來了

不論貧富、不管身分

都很公平地擁有未來的2013年

牆面的日曆換新了

桌上的鐘也歸零了

但是我們2012年的記憶並不會逝去

不論是喜或是悲

我們都得學會跟2012年的記憶相處

將它們整理打包

帶著更輕便的行囊在未來的2013年繼續旅行

文章標籤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