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近幾年成了顯學,但是在精神科診斷準則DSM-4卻找不到這樣的診斷,甚至因為口說無憑,民眾習慣需要儀器的檢驗來佐證與說服,HRV都成了自律神經失調的診斷工具,到底自律神經失調是甚麼呢?
【案例1】
林先生工作為業務性質,每個月每季的業績都要重新計算,但是他仍然是公司競賽的得獎常客,在比較忙碌或匆忙的日子會感到胸口悶悶的、輕微心悸、頭頸緊繃、胃脹、甚至腹瀉,就醫診斷有時候說是「腸胃炎」,胃鏡顯示輕微「胃食道逆流」,剛開始不以為意,想說是太累與三餐不定時的關係,胃藥就將就著吃,忙碌的日子也繼續過下去,但是這些症狀越來越頻繁,不舒服的程度也越來越重,甚至在休息的時候都會發生,連帶的睡眠也變得不好入睡或是淺眠,情緒也變得容易生氣。
【案例2】
陳太太婚後育有兩子,先生為自營公司老闆,因為事業拓展至中國,需要常常於對岸出差常駐,家中經濟狀況不錯,夫妻感情很好,為令人稱羨的老闆娘。但是近年來常無由來地感到胸悶、心悸、手麻發抖、頭痛,常四處求醫,診斷為:「心瓣膜脫垂」、「心律不整等」、「偏頭痛」,經服藥後有些微改善後,又時常復發,甚至常有無由來的焦慮感,對聲音敏感容易不悅,對孩子也變得不耐煩、亂發脾氣,對自己這樣的媽媽角色感到挫折,心情日益低落。
這兩個例子都有合併多處的身體不適,病程慢性化,四處就醫對症下藥的反應相當有限,其實深入了解後,都會發現與外在生活方式或內在壓力都有很密切的關係,如果不針對疾病的源頭去治療與改善,這些症狀經常讓人感到挫折,甚至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
自律神經失調可以簡單地解釋成「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不協調,交感神經主管清醒、警戒、專注,會讓我們肌肉緊繃、心輸出變高、血液集中於中樞,讓我們有能力去應付外在的危難與壓力事件。副交感神經則是主管休息、放鬆、睡眠、飲食與做愛,會讓我們肌肉鬆弛、周邊血管擴張、感官敏感度降低。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就像翹翹板的兩端,每天左右兩邊上上下下交替來協助我們應付壓力與休息放鬆。但是,如果我們讓自己處在緊繃難以放鬆的狀態,長期交感神經過渡亢奮的狀態下,這個翹翹板將逐步失去了平衡,往一方傾倒,於是我們的身體就會出現相關的症狀。
與其說「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種診斷,不如說是一種身心失調的狀態,這樣的狀態所導致的身體症狀有很多醫學的診斷如:心瓣膜脫垂、心律不整、腸躁症、胃食道逆流等等,同時在精神狀態也可以下很多的診斷如: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飲食疾患等等。
這些身體不適的症狀可以用幾分鐘就說完了,開藥也只需要幾分鐘,但是生活方式、壓力事件、心歷路程等,常需要花多時間去釐清,症狀可以使用相關的藥物去緩解、修復,不過「為什麼」讓我們處在這樣的生活方式與心理狀態,卻需要更多時間去了解、承認、與修通。
藥物與心理晤談,在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上,都是很重要而且不可或缺的,使用藥物去緩解症狀、修復神經系統,可以儘速回復我們的生活,透過晤談與思考,去了解這些症狀的因果、看到我們過去忽略掉的自己、學習新的因應方式,可以讓我們避免重複的復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