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 永康 精神科 身心科 心理醫師 憂鬱 恐慌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  

      我們的情緒、思考都源自於我們的大腦,大腦就是大量腦神經集合的器官,所以我們可以藉由心理治療去改變大腦的運作,同樣的也可以使用藥物去修復壓力造成的神經傷害。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並不衝突,在國內外的文獻都證實若能同時進行治療效果最佳。

憂鬱症

      藥物不是絕對必要的,我們都有自我復原的能力,只是身陷在泥沼中的時候,我們失序的動作經常反而讓自己繼續下沉,這時候藥物可以拉我們一把讓我們可以冷靜下來,找到脫困的方法,適當地服用藥物可以減輕痛苦,縮短病程,用更優雅的身段去走過人生的幽谷。

【抗憂鬱劑】

      吃了並不會馬上變快樂喔!甚至初期會有一些反胃、食欲差、口乾的副作用,大約需要2-3周後才有效果,但是能較根本地去減輕憂鬱症的病情,縮短病程,間接地改善睡眠、脾氣、煩躁。

【抗焦慮劑與安眠藥】

      服用後當下就會有效果,在治療初期可以減輕痛苦、幫助入睡,但是不建議長期大量服用,通常在療程的中後期會建議開始減量,甚至改成有需要再服用就好。

恐慌症

      跟憂鬱症漫長苦悶不一樣的是急速且高度的焦慮,這種突然的高度焦慮,會讓我們感到極度地痛苦、甚至感覺自己快失控了、快死去了,害怕是不是心臟快停止了,甚至為了避免再度體驗這種痛苦,我們會避免某些場合與活動,犧牲了社交與興趣。藥物在治療上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可以有效地預防恐慌突如其來的發作,且根本地治療失調的腦神經系統。

【血清素回收抑制劑】

      屬於抗憂鬱劑的一類,甚至初期會有一些反胃、食欲差的副作用,大約需要2-3周後才有效果,但是能較根本地去治療恐慌症的病情,降低焦慮情緒,長時間地改善恐慌症狀。

【抗焦慮劑(鎮定劑)】

      服用後當下就會有效果,在治療初期相當重要,可以有效地預防恐慌發作與減輕發作時的痛苦,有些人會有輕微嗜睡或感覺比較累的副作用,通常在療程的中後期會建議開始減量,甚至改成有需要再服用就好。

腦神經衰弱/自律神經失調

      是一種醫病間溝通的語言,基本上就是上述兩種疾病的俗稱。

arrow
arrow

    心樂活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